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奥本海默》:科学演进需追求者而非接受者

《奥本海默》:科学演进需追求者而非接受者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电影《奥本海默》是对美国“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生平的回顾,同时也呈现了他作为“曼哈顿工程”的总负责人的经历以及在冷战开始阶段遭受政治迫害的故事。电影采用了后现代表现方式,运用双线叙述和打乱时间轴,通过奥本海默和他的政敌施特劳斯的双重视角展开。电影以彩色和黑白画面的方式区别奥本海默和施特劳斯的故事线,突显了两者之间的对立立场。电影在形式上十分精致唯美,采用了全胶片拍摄和实景拍摄的方式,给观众带来了身临其境的感受。
然而,电影在思想内核上的浅薄也是明显的。电影过于强调奥本海默个人经历的悲剧性,而忽略了真正造成他人生悲剧的社会历史动因。奥本海默出生于美国,但他的家族来自欧洲上流社会,从小接受了完整的欧式教育。成年后,他在欧洲顶级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并成为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物理学家。回到美国后,他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并创立了奥本海默理论物理学中心,成为了美国量子力学的拓荒者。这些都是奥本海默事业上的辉煌成就。
《奥本海默》:科学演进需追求者而非接受者
然而,在20世纪上半叶,物理学正在面临一场颠覆传统牛顿力学的革命,即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出现。尽管当时理论科学的中心仍旧在“老欧洲”,但美国凭借国力和技术优势,积极追赶和超越。奥本海默作为沟通美欧科学界的桥梁,成为了这一趋势的具象代表。然而,他浓厚的欧洲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精神气质与当时美国主流社会基于清教伦理的保守主义意识形态发生了根本性冲突,这才是他人生悲剧的真正源头。
影片未能充分揭示这一文化冲突的重要性,而过于聚焦于奥本海默个人的痛苦经历。虽然这样的人物塑造增加了电影的艺术感染力,但也忽略了背后更深层次的历史原因。影片所展现的奥本海默只是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没有完整地呈现出他作为一个留学生、科学家和社会人的多重身份。与此同时,施特劳斯这个政敌的形象也被简化成了反派,缺乏一定的复杂性。
总的来说,电影《奥本海默》在形式上具有创新和精致的特点,导演诺兰展现了对电影视听的绝对掌控力。然而,思想内核上的浅薄让电影缺乏了对历史背景和社会动因的全面深入的呈现。为了更好地理解这样一位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人物,我们需要更多的探讨他的社会背景、思想观念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特点。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辣味电影 » 《奥本海默》:科学演进需追求者而非接受者

相关推荐

  • 暂无文章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